山西稷山县苗圃金墓杂剧砖雕,是一组由4人构成的反映金代早期杂剧演出的珍贵实物资料。1978年发现,原砌于稷山县苗圃1号墓南壁上,与戏台共存。这4个杂剧人物各用两块大砖雕成。人体高65~70厘米,是已发现的同类砖雕中个体最大的一组。4人并立,自左至右,第1人戴幞头(原有帽脚,已风化脱落,帽后留有插脚的空隙),穿抹领衬衣,圆领窄袖长衫,腰束带,下着裤,袖手而立;第2人头巾裹,穿长衫,腰束带,敞胸怀,脚穿尖头鞋,扎裤口,其右手下垂,袖长及膝,左手上举展指置左面颊下,头微低,吐舌露齿,喜笑颜开,似在侧耳细听,表情生动滑稽。第3人戴吏帽,穿抹领衬衣,圆领窄袖长衫,腰束带,前襟掖起,右手已残缺,左手伸出2指,面微右侧,似与右边一人说话。第4人戴直脚幞头(帽脚已脱落),穿抹领衬衣,圆领宽袖长袍,双手当胸置笏。这副杂剧砖雕中4个人物,其右起第1人为末泥,第2人为副末,第3人为副净,第4人为装孤。其中没有装旦。末泥、装孤分居两侧,副净、副末居中表演,一说一应,刻画传神,似为正杂剧,且副净滑稽幽默,其表演形式系以滑稽唱念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