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砖雕所使用的砖料材质取自临夏北塬乡专门用土窑烧制的一种质地细腻的青砖俗称“绵砖”。制作这种砖要精选泥土,水洗淘去杂质和沙粒调制成泥巴,然后用规格大小不等的木制模具打坯成型,晒干后入窑焙烧。采用这样的泥土,制成的砖密度高,硬度适中,极适宜在其上雕刻图案纹饰。
临夏砖雕的制作工艺分“捏活”和“刻活”两种。“捏活”是先用加工好的黏土泥巴,手工或用模具捏成龙、凤、狮以及花鸟虫鱼等图案,后入窑焙烧而成,其多用于墙上或屋顶、墙角处,用于屋脊时俗称“脊兽”。“刻活”则是在烧制好的青砖上,用刻刀雕刻成各种图案和画幅,工艺比“捏活”复杂得多,创造的形象更加细腻精致,富有质感,一个图案往往要由数块青砖拼接而成,建筑物平面上的装饰品都属于刻活作品。其多用于门庭、影壁、甬道、墀头的装饰。
临夏砖雕的雕刻工具主要有:折尺、锯子、刨子、铲、錾、刻刀等。其中铲、錾、刻刀又随工艺要求分轻重、大小、长短、刃口宽窄薄厚有别的多种。
临夏砖雕的手法一般为浮雕或一层的浅圆雕,其雕刻技法则复杂多样,主要有阴线刻、凹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等。
砖雕的雕刻通常是先由有经验的艺人(俗称“阿爷”)构思,在砖面上凿绘出画面轮廓(也称“打坯”),构思表意,划分出前、中、远三个层次的景象,再由雕刻艺人在毛坯上精雕细刻(也称“出细”),最终呈现出逼真的图景,大致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先打磨,即将雕刻面磨平,之后就需要构图,也就是在雕刻面上绘上所要刻的图形,由于大幅作品图形是由多块砖面组成的,因而大多数时候每小块砖面仅为整幅作品的一个局部;下面就是最为关键的雕刻,用雕刻工具使平面画面形成立体感;接下来为使作品富有质感就要用细砂纸或棉布把作品各个细部打磨光滑;然后就是过水,编号,依照编号拼接安装,最后修饰一下,把拼接处留下的缝隙用灰浆抹平,再用石青染涂。这样一幅砖雕作品就算完成了。
临夏红园广”倍耸且惶醭80米,高8米,面积600多平方米的砖雕长廊,这一长廊就采用刻活技艺,整个作品由数十块高约2米,长约4米的大型砖雕拼接而成。这条长廊是2005年由临夏州政府出资,由州著名画家孔德良,陈龙两先生绘图,砖雕大师绽成元之子绽学仁,高徒穆永录等雕刻创作完成的大型群雕艺术巨作。长廊正中以孔德良先生的《大河之州》为主题,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河州全貌,湖光山色,石林峻峰。该画面两侧以河州“新八景”为内容,艺术地表现了临夏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生产建设的巨大成就。整个群作和谐壮观,恢弘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