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鼓砖雕一词主要是指出现在陵川地区典型四合院的门楼、正房或者左右厢房的靠近屋顶的墀头部分的砖雕作品。书鼓本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器之一,演戏时演员敲击伴奏烘托气氛,在当地民俗中,有“鼓乐声声,祥和太平”之意。
书鼓砖雕作品本身一般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砖层雕刻有云纹、线纹(当地叫做富贵不断头)或花纹。中部是抽象图案或者人物形象图案、故事情节场景图案,场景两边为两个雕刻有花纹的砖柱,砖柱与上下部的各一层云纹、线纹或花纹砖组合成一个四方形舞台,以此衬托此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场景形象所活动的空间。下部是先由两层云纹、线纹或花纹砖之间嵌着一层被染成红色的半圆立体书鼓型砖组成,半圆立体书鼓型砖的两边即两层云纹、线纹或花纹砖之间各有一个小圆球柱撑起,可以说,半圆立体书鼓型砖石此砖雕的主要标志性结构,书鼓下枋的云纹、线纹、花纹砖则又呈现本地说唱鼓书时使用的方桌或长条桌的桌面形状。再往下两层砖则呈四方桌或长条桌的桌凳腿形状。
这种书鼓砖雕的布局可谓是煞费工匠之苦心,是在融合了当地鼓书艺人说唱演出使用的乐器、说唱的抽象或具体的场景模式、当时说唱艺人说唱时所使用的道具等内容并经过匠人的精细雕刻而成的特殊工艺美术作品,这类书鼓砖雕作品也寓含着这些匠人各自独特的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之创作理念,也代表着各个不同时代受众的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之审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