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古建筑台基
2017年12月14日    点击:

古建筑台基

1.jpg

古代早期的房屋为什么由半地穴式上升到地面,再由地面升高到台基之上呢?

汉族的发源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的房屋有很多优点,但是遇水淹没,就会变成一个水池中国人也许是经过了一场特大的洪水之后,就决定筑造台基,以保障安全。

台愈高愈大不但愈安全,而且表现一种壮观的外形,于是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权势的人可以驱使大量的奴隶从事建筑工作;于是,台便愈来愈高大,台的大小的确就是表现屋主人的权势和地位。

台基的大小不能让它无限制地发展,过高过大意味着浪费很多劳动力。后来建筑进入标准化和模数化之后,台基的大小就在技术上来加以规定了。如果院较大,台基也应加高,这是对空间的视觉效果的调整,调整的限度最大不过六倍

在结构上,我们应该把台基理解为一个“块状基础”,而不是太高地面高度的一个垫层。把基础建筑到地面上来,台基的意义就更为重大了,它保证了房屋不会产生不均匀的下沉,它比房屋本身较大、较宽就不能说是单纯的是一种形式上的考虑,它同时又是一种力学上的合理形状。

在六朝之前,台基的立面形式一般都是平直的,就像一个简单的盒子。上下和四周转角的地方因为容易崩落,所以用石材来保护,周边的其他部分则用砖砌作表面,这种标准的台基形式可以从古代的石刻画像以及尚存的古代建筑遗址得到证实,而且,这种简朴古雅的形制还一直 流传下来,在明清的一些建筑上仍然可见。六朝之后,重大的建筑物台基形式开始转变为须弥座,这是佛教大量输入之后引起建筑形式的一种转变。须弥座本来只是用于佛像底座,后来才普遍应用于台基上。

除了台基之外,唐宋以后须弥座的形式还发展应用于所有建筑构建的支座上,墙身、影壁、台座,只要是位于下层部分,莫不应用须弥座式的线道来装饰。

台基除了立面形式有很多变化之外,平面形状也是有不少变化的。重大的建筑物台基还发展为多层的形式,清宫太和殿和天坛祈年殿都是三层的台基,总高达二十多尺。台基的面积比殿堂的面积大了六倍,不论在设计上或者施工上,台基似乎比其他部分所花费的气力还要多一些。台基除了基身之外,大半还包括两种必要的附属元素,其一就是台阶,其二就是栏杆。台是要有阶才能登上的,台基的边缘因为高出地面很多,必然就要围以栏杆,以策安全。台基加上台阶和栏杆,在外形上便顿呈丰富,层层的台基就有层层的栏杆、层层的台阶,它们所构成的形状便显得千变万化波澜壮阔起来了。

台阶的种类和名称很多,阶级式的称为踏道,斜道式的称为斜阶。因坡度不同台阶又分为峻、平、慢三等。在周末至汉初时殿堂的台阶盛行两阶制,故宫太和殿前的台基就继承了两阶制遗风。

 


下一篇: 四合院的规模
上一篇:古建筑平面构成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