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古代的商业建筑什么样
2017年12月25日    点击:

古代的商业建筑什么样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建筑

在传统建筑中,很少人关心古代商业建筑。虽然古代中国将商人和商业活动的地位排列的很低,但是不代表他们对社会的一切没有发生支配性的力量,没有形成专门为这种活动需要的建筑类型。中国的建筑不但有其很有趣的发展史,而且它的演变在中国建筑上很有特殊的意义。任何建筑都基本上按照四合院的方式来组织它们的平面,唯一例外的就是商业建筑。它似乎发展成另外一个体系,成为今日常见的城市沿街建筑的设计基础和前身。

店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外向的沿街建筑,古代作为买卖交易的市的建筑设计最初还是内向的形式,最初也是采取了和其他建筑物一样的四合院布局方式。整个“市”是被看作一座整体的建筑,进入市内购物正如我们今日进入“购物中心”或者百货公司一样,这样的设计自然也是十分合适的。甚至可以说,很多今日最新的购物中心的设计意念不过是采取两千年前的老办法。

从汉到唐的城市都采取“城坊制”作为基本的街区单位的。坊有坊墙,坊内另有十字内街,房屋基本上都是内向的,就是经过了坊门才能入宅门。唐长安城的市约占了两个坊的面积,里面有井子形的内街。这个时候,对“市”的理解就不能看作是一组建筑物,而是一个指定范围的商业地区。

相信,自从城市发展到有了商业城区之后,独立的店铺建筑就存在了。由于院落式的房屋形式是不利于门市营业的,店铺必需直接面对街道,吸引顾客,于是四合院制式之外的沿街建筑就随之出现。

在艺术上,曾经出现过两件不朽的名作对北宋汴京城作过详细的描述。其一就是宋人孟元老的笔记《东京梦华录》,其二就是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图卷《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性质相同的作品还有很多,但是著者的着眼点只在“坊门公府,官寺第宅”,只有孟元老对“巷陌店肆”作了详细的记述。无独有偶,《清明上河图》的重点也在于表现三街六巷,车马纷繁的一般城市景象。二者对照起来,当时宋代汴京的真实形象变活然而出。开敞式的沿街店铺,多层独立的大酒楼,屋宇雄壮、门面广阔的金银釆帛交易所等等构成了主要商店大街的景象。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沿街建筑,否则我们对中国总的认识便有了局限。它告诉了我们今日沿街的商业住宅房屋历史起码可以上溯一千年,当然还会再早一些。《东京梦华录》的描述是颇为有趣的。除了各行各业的店铺之外,全城几乎遍布酒楼、茶坊和食肆,此外还有不少的妓院。

总的来说,一种完全配合商业要求的店铺建筑物至迟到了宋代便已十分完善。

 


下一篇:四合院广亮大门
上一篇:古建典型平面制式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