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堂塔并立
2018年04月14日    点击:

堂塔并立

堂塔并立

西晋末年,佛经不断译出,外来僧人以及汉地出家人增多,在社会动荡、苦难深重的情势下,佛教信徒也大大增加。佛教脱了初人中国时的艰难开创局面,进人大发展时期,佛寺的功能与形态相地出现了的变化。东晋十六国时,出现了以佛塔、讲堂为主体,兼有其他附属建筑的佛寺形态。

随着说法论道和观习经典等活动的产泛开展,佛寺不再是单进行礼拜仪式的场所,为适应新的功能需要,寺内出现了除佛塔之外的另一类主体建筑物,即专供法师讲经、僧徒听之用的讲堂(后期亦称法堂厂由)。由于讲堂是僧人的活动场所,一般不供奉佛像,因此它的出现并不影响佛塔的中心主体地位。讲堂通常设立在佛塔的后此,按照中国传统的布局手法,两者形成一条纵向轴线。《法苑珠林》记载,北齐沙门僧范于邺城显义寺讲堂讲经·“至华严六地,忽有一雁飞下,从浮图东行人堂,并对高座,伏地听法,讲散徐出,还塔西,尔乃翔逝”。知此寺北朝后期仍保持着典型的塔堂布局形式。

东晋兴宁中(364年),晋哀帝诏建瓦官寺,寺内“止堂塔而己”。数年后(371年),道安弟子竺法汰居寺,在主体建筑物周围,又增建了大门及其他附属建筑物,使佛寺形态更为严整另外,由于来往听讲人数的增多,佛寺威为众聚散之地,因此需要修建大僧房加以安置。前述释道安南下襄阳后立檀溪寺,“建塔五层,起房四百”,其中当以僧房为主:后道安入秦,住夤安五重寺,僧众數千,大弘法化,院寺规模亦必宏。但据记载,寺内僧房仍供不能求,以至于讲堂有时也具安置僧人的功用。

佛寺中附属建筑物比例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乘佛教的兴起,使早期小乘教派所提倡的苦行嘭践方式发生改变。僧人不必逐日乞食,处野而居,可以有私产、有居处,甚至可以蓄察。尤其在龟高僧鸠攣罗什之后,佛寺中上层僧人的地位逐渐隐定,寺院经济开始发展。不唯僧房,其他日常用房,如仓廪厨库之类的數量也逐渐增多。寺内修建房,又有利于管理众的一面。东释道安时,已开始制定尼轨范,其中有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自此,出家僧尼逐渐以寺院为单位相对定居,佛寺也开始从佛教的征体演变而为一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

 


下一篇:密檐塔
上一篇:中国古建室内砖雕框架体系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