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魏晋南北朝屋顶装饰
2018年05月03日    点击:

魏晋南北朝屋顶装饰

魏晋南北朝屋顶装饰

魏南北朝时期的屋顶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殿宁屋顶脊饰,往往受礼制限定并体现建筑物的等级;另一类是佛教建筑如佛塔顶部的装饰,通常起到特定的标志性作用。

屋脊上加设饰物的建筑物形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刻纹中便己出现。汉代画像砖石与汉赋描述中比较常见的是在门阙、殿堂的屋脊上饰立朱雀(凤鸟),以为吉样、礼仅之象。另外,也有风向标的作用。三国时仍有这种做法,如曹魏邺城三台中的铜雀台,即因顶饰铜雀而得名,〈魏都赋〉中以“云雀踢甍而矫首,壮翼摛于青霄”记之。至后赵石虎时,邺城凤阳门上仍以凤凰为脊饰。南北朝时期有关脊饰凤鸟的形象资料与文献记载较少。北朝石窟屋形龛或窟檐上所见的脊中正立面鸟饰,应为佛经中的迦楼罗鸟,而非朱雀,但在垂脊上往往立有朱雀。位于正脊两端弯卷上翘的构件,称作“鸱尾”,通常用于宫殿、官署等规格较高的建筑物,但史料及已知形象资料,这一做法在南北朝时期相当普遍,邸宅之中也可使用。这时又出现将鸱尾与正脊相衔接的部分做成兽吻形状的做法。内蒙古白灵淖古城遗址采集吻一件,耸兽吻形状的做法,即唐人记述中所谓的“鸱吻”。内蒙古白灵古城遗址采集鸱吻一件,年代大致为北魏后期。构件残高30.8厘米、宽25.8厘米、厚12.9厘米。底部有方形榫孔,且兽吻仅有上颌,故应是脊端鸱吻的上半部,即平坐于屋脊之上的部分,下半部应与屋脊相连。鸱尾(吻)的大小应随正脊尺度亦即建筑尺度而变化,依上述构件尺寸判断,其所在的建物规模不大。

佛塔顶部的装饰构件,有山花蕉叶、宝瓶露盘、莲瓣火珠等,在石窟雕刻、壁画中多可见到。多层木构佛塔的顶部,通常以单层覆钵小塔作为特定标志。一般在斜坡瓦顷上先置须弥座,其上四周饰山花蕉叶、当中为覆钵及中心刹柱穿出,柱十层层露盘(即相轮),柱端饰宝珠,并以铁链与下部瓦顶的四角相联系,链上挂饰金铎,也有更为复杂的形式。

 


下一篇:完全隔断
上一篇:古建中的石作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