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淮安古城多照壁
2016年08月20日    点击:
淮安古城多照

  照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亦称影壁或屏风墙。影壁是由隐避演变而成。门内为隐、门外为避,以后就惯称影壁。

  古代淮安城内建了多少照壁,现无法统计出数据。但城内至今留有照壁巷的地名,另还有几处作为古代儒学旧址、风景园林处以及名人故居中的照壁,还幸存下来或被后人复建起来,现笔者赘述一下,以飨读者。

  明清时期,淮安(今淮安区,下同)作为运河边上的重要城市,苏北的一个政治中心,朝廷在淮安的城内、河下、板闸等处,设立了漕运总督部院、淮安府衙、板闸淮关的关署、两淮批验盐引所等官府衙门,都建有较大的不同照壁。距今已有642年,保存尚好的淮安府衙,是明清两代朝廷在淮安府城设立的管辖九县两州的官府办公机构。据史料记载,淮安府衙大门南侧的临街地方,建有七丈(约21米)长的照壁,连同东、西两侧的牌楼,极为闳壮。
  淮安府学泮池照壁

  淮安府学是在北宋年间孔庙基础上扩建而来的,经过历代不断的建设,至清代后期已成为淮安城内体量较大的建筑群之一。现仅存的泮池及照壁为府学南路建筑,泮池,长8丈,南北宽4丈5尺,深5至6尺,池南为青砖砌的照壁,条石垒基础,筒瓦盖顶。照壁正中处有镌刻的宫墙数仞四个大字。

  古时修建孔庙有一定的规制,各地尚存的孔庙均有照壁,镌万仞宫墙或宫墙数仞四字,据说依照旧时规定,惟中状元者始得循正门,度泮桥,过中门而登大成殿,礼拜至圣先师。仞:是古时的量词,七八尺为一仞。其意思是儒学的照壁有数仞高,用以称颂孔圣人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

  韦坦宅院照壁

  韦坦,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其宅院位于城内太清观街东侧,从小羔皮巷进入韦坦宅院的侧门,拐向西便见一幢面南、硬山顶的青砖小瓦老房屋,具有典型的江淮民居建筑风格。尤为独特的,在东山墙的南部分,用望砖镶嵌成照壁,这在老民居庭院中是不多见的。为呈现四合院的结构,故建房时瓦工匠人是借用房屋的东山墙部分用作照壁。而今院内的居民,在照壁的左上角钉有一块白铁皮,上面写有红色的福字。

  房屋的东山墙南墙拐,还砌有一道建有走廊的腰门,顺着照壁往西,过了腰门,便进入四合院的天井。只见院内面南的主堂屋、面北的下堂屋、东走廊、西厢房相交的屋顶,都砌有斜沟,接纳雨水,淌入地下的阴沟。寓意财源不外流,即四水到堂,图个吉祥!

  周宅照壁

  驸马巷周恩来故居的照壁。原先周宅的照壁早已拆毁,2008年周恩来诞生110周年之际,恢复了故居门前的照壁和周恩来童年时从文渠划船去河下游玩的自家小码头。

  周宅的照壁为条石垒底层,砌有青砖墙体,筒瓦顶盖,照壁采用经打磨的箩底砖,镶嵌成菱形状。中心和四角位置分别有不同的砖雕装饰图案,照壁的檐口还采用青砖砌成传统的斗拱式样。看上去既有北方照壁的高大厚实,又有南方照壁的小巧灵珑。照壁在传统中建筑作为小品建筑,其具有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因而古代淮安园林的一些建筑元素,也在此表现出来。

  刘鹗故居照壁

  刘鹗故居坐落在淮安城内西北隅,勺湖之畔的高公桥西街上,西至地藏寺巷(今西长街北段),拥有140余间房屋组成的大宅院。根据刘鹗侄孙刘德馨先生所绘《刘氏故居示意图》,刘氏故居共有4处照壁,现今修复后的刘鹗故居仅有2处照壁。

  高公桥西街刘鹗故居正门,门厅的院落内有东、西两道腰门,进入东侧腰门内,即为画杉大厅,西侧为三间穿堂。院落迎面建有面对大门,水磨方砖砌成的照壁。照壁四角分别有砖雕的5只小寿桃,正中位置有砖雕镶嵌的菱形装饰花草图案,图案中心有砖雕的福字。

  西长街刘鹗故居侧门内,迎面朝南的三间穿堂,房屋西山墙的南部分,镶有水磨方砖砌成的菱形贴墙照壁。下端砌有的长条盆,为人工堆积的山石盆景。

  勺湖园照壁

  勺湖园位于古城淮安的西北隅,是因构筑淮安老城,挖土去堆积城墙,而逐渐形成的湖塘,因水面形状如一把勺子而得名的。

  勺湖园东门临湖处,建有石头垒砌基座,清水砖墙,檐口下方砌有凸出的五层滑檐,横面是经过磨制的齐线、牛角、圆线、超等五块不同形状的凸凹檐砖。小瓦做脊,檐口瓦嘴挂有猫头、滴水的瓦当。中间镶嵌黑色大理石的照壁。上面右上角镌刻篆体字的勺湖全景 四字和园中20处景点,图文并茂,好似一张精美导游图。

  游客从照壁前,向北移步便换景,近40亩大的水面四周,围湖而建的勺湖草堂、龙墙曲廊、扇形水榭、金钟亭、蜈蚣桥、石舫等勺湖胜景,让游客一览无遗,大饱眼福。

  作为屏蔽物的勺湖园照壁,让游客领略了人到湖前疑无景,移步换位便饱览的神韵。

  已消失的照壁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是建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在旧时,人们以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另一说法是,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亦称影壁或屏风墙。影壁是由隐避演变而成。门内为隐、门外为避,以后就惯称影壁。

  照壁可设在大门内,也可设在大门外,前者称内照壁,后者为外照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各地照壁都有不同的风格,通过照壁可以大略判断出这个建筑的用料,设计的式样,还可看出官府衙门的统治地位、官办学宫以及私家府邸房屋的地位等级和主人身份。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朝廷在距淮安城15华里的板闸,设置淮安榷关,亦称钞关、淮关,专为朝廷把关收税。关署衙门建在板闸的街上,关署大门对面,建有一道高大的照壁,上面镌刻楚水司储四个大字。这四字中的楚用作地名解释,古人有好古之意。水,南来北往的船只都靠水行舟,钞关又建在运河的岸边。司指收税的地方。储指朝廷财源收入的聚集之处(楚水司储四字的其意,未解释清之处,敬请方家指点)。

  民国以后,淮关属国民政府财政部管辖,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国民党政府改关卡税为实行货物在生产厂内征收统税。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朝代,达515年的淮关也随之被裁撤。

  明万历七年(1579年),漕运总督部院移建于城中心的镇淮楼北侧,院址高出地面1.5米,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有房屋213间。总督漕运部院是朝廷派出机构,不但管理漕运,而且还兼管朝廷六部院的职责。总督漕运部院位于城中心的高地上,这足够彰显出朝廷重要权力象征。其建筑规模雄伟壮观,画梁雕柱,门前建有体量宽大照壁一座,照壁左右分别建有鼓亭和吹亭。

  据《同治山阳县志》记载:淮阴驿门前,旧有牌楼一座,照壁一道hellip;hellip;(淮阴驿的旧址,位于淮安府城西门外,运河东堤,南角楼附近,今淮安植物油厂址)。驿站是封建社会朝廷在外设立的集通讯、交通、军用物资及特殊物品的专线交通运输网络。驿站的功能类似现今地方上设的邮政局、军人接待站(招待所)和货物快递公司。
 上述几处地方的照壁,连同这些官府衙门的旧址建筑,历经了大自然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的毁坏,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淮安城内建了多少照壁,现无法统计出数据。但城内院东街南侧与文渠之间的一个小巷子,至今留有照壁巷的地名,另还有几处作为古代儒学旧址、风景园林处以及名人故居中的照壁,还幸存下来或被后人复建起来,现小编赘述一下,以飨读者。
 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势头发展迅猛的陕西唐语,唐语砖雕可叫合成砖雕亦可叫冷陶砖雕,从质感、色彩到重量与传统砖雕难辨你我;具有质密、抗冻融、抗冲击力、负重强、耐磨、高耐腐、与建筑同寿命等特点;可油漆喷涂、贴金、做旧处理、彩绘。施工便捷是唐语砖雕的变革,常规砖雕是镶嵌式与建筑同砌,但新中式建筑材料多是钢结构、混凝土、贴瓷和石材干挂等。唐语砖雕就是针对已经完工的建筑做内外包装的,砖雕图案具有立体感强、胎底薄、可钉可铆等特点。现生产的产品有砖雕、砖雕墙砖、砖雕地砖、砖雕线条、砖雕边框、砖雕影壁、砖雕照壁、砖雕挂件、仿古砖雕、仿古青砖、青石砖雕、二十四孝砖雕、砖花、古建砖雕、装饰砖雕、吉祥砖雕、花草砖雕、古建材料、冷陶砖雕、合成砖雕、砖雕墙饰、中式砖雕、古建青砖、砖雕装饰、古建墙砖、古建地砖、园林砖雕、斗茶图砖雕、关中八景砖雕、荷花砖雕、牡丹砖雕、花鸟砖雕、茶字砖雕、山水砖雕、吉祥兽砖雕、福字砖雕、福禄寿砖雕、麒麟砖雕、狮子砖雕、梅兰竹菊砖雕、凤戏牡丹砖雕、人物砖雕、龙砖雕、龙凤呈祥砖雕、佛像砖雕等。

 本文链接:/html/2015/hangye_0430/40.html

下一篇:影壁—北京四合院的讲究
上一篇:民间砖雕的风采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