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徽州砖雕历史
2017年08月26日    点击:

徽州砖雕历史

徽州砖雕是徽派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该部分,遍及城乡。它和木雕、石雕、彩绘、壁画等等一样至今还保存在明清时的古建筑祠堂、大厅、寺庙、书院和民居中,并围绕材料的特殊性质生成了一系列独有的装饰手法、制作方式、审美情趣,并由此反映出一系列综合性文化现象,因而成为迄今留存并能明显区别于其它类似相关种类艺术的独特形式。

徽州砖雕

我国古代民间艺术,有不少以其独特的风貌和卓越的成就而闻名于世,如江南的新石器文化时代的黑皮陶与黑陶;商周的青铜器、玉器;春秋战国时的金银锉、骨雕镶嵌器具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其实画像砖在汉代以前就有,只是汉代才流行起来。从古墓中发现的汉代、北魏砖饰、砖雕已初具规模,唐宋时在殿宇、寺庙、佛塔、古墓道建筑上应用并推广开来,明清时砖雕艺术进入鼎盛时期。徽州砖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并在在这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文化遗存多,文化土层厚的环境里熏陶、孕育、成长。明代早期的砖雕,承袭了秦汉遗风,简单粗犷,用线平刻较多,人物形象少有变化,画面较单纯。后来逐步发展为用线简练、挺拔、粗放刚劲,稚拙而朴素,以浮雕和浅圆雕为主,借助线刻造型,构图缺乏透视变化,强调对称,富有装饰趣味。到了清代,藏传佛教艺术中缜密、严谨的表现形式渐渐传到东部,影响到了徽州,加上徽商竞相奢侈的心态,反映到建筑装饰雕刻上,相互攀比,以雕工雕刻画面用工时多寡质量高低,一改明代古拙、质朴的风格,而趋向缜密、繁复、细致华丽的结构,形成了清代徽州砖雕艺术的独特风格。


下一篇:宅院砖雕所体现的审美心理
上一篇:陵川民居合院结构布局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