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雕塑装饰,主要包括器物装饰和建筑物装饰。器物装饰在中国美术史中,属于工艺美术研究范围,所以古代建筑雕塑装饰中的砖雕、木雕、石雕是建筑装饰艺术,对建筑艺术研究有很大意义。
建筑装饰雕塑历史上出现很早,据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说,商代的建筑物可能有某些雕饰。由于中国古代多是木结构建筑物,不易长久保存,目前只能见到一些考古发现的建筑附件,其中砖瓦居多。隋唐以后的石塔、砖塔以及桥梁保存着一些精美的装饰雕刻。明清时代,距今较近,古建筑保存也较多。如北京紫禁城宫殿群和各地的民间会馆、民宅、祠堂、神庙等,这些建筑物中保存着许多石雕、砖雕、木雕的装饰图案或图像。
明清时代建筑装饰雕塑以狮子和龙的造型最多。狮子应用最普遍,而且数量多,一座卢沟桥的石栏望柱上就雕有485个石狮子。龙的形象是帝王的专利,是北京紫禁城宫殿的主要装饰题材,华表、望柱、栏板、御道、屋顶、门窗以及殿内天花、藻井等等,到处是龙形雕刻,有人统计,里里外外共有12654条龙。自民间有些宫观、神庙、牌坊上也有龙形纹饰,但规模气势远远不及宫廷装饰雕刻。宫廷建筑装饰雕塑浮雕。紫禁城的圆雕动物,如铜狮子、铜鹤、铜龟、铜麒麟等也属于建筑装饰雕塑,但其艺术性不高,故不论,总的来说,题材单调,造型严谨端庄,刻工精致,风格华丽。明清民间建筑物的三雕装饰,题材多样,有花卉、鸟兽,以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戏文,大多寄寓人们福泰安康、富贵祥和的美好愿望,以及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在艺术上,民间三雕创作不拘于传统图案程式,尤其主体纹饰往往采用绘画性的立体表达方式,因此造型生动有趣,充满淳朴的民间乡土气息。虽然有些雕刻装饰过于繁琐,但是艺人的高超技艺,特别是那多层次的浮雕和透雕仍让人叹为观止。
装饰雕塑是建筑物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可能像介绍一件工艺装饰品,如竹雕笔筒,让人呢看到全貌,因此这篇简介,犹如在美丽的女装上,剪下几朵鲜花,让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