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一般体量不大,但造型上的变化却非常多样与灵活。主要取决于平面形状与屋顶形式,刻分为独立结构与组合结构两大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造型:
1. 三角攒尖顶亭 这种亭体积特别小,主要起点缀作用。由于这种亭子只有三根柱,因而显得最为轻巧。近年来一些新建风景点采用较多,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三角桥亭。
2. 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亭 这是最常见的亭式。一般为单檐攒尖顶或重檐攒尖顶亭,偶见三重檐。攒尖顶亭形态端庄均衡,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廊结合在一起,重檐较单檐在里面轮廓线上更为丰富,结构亦稍为复杂,通常用于较大或较重要的园林空间之中。例如,皇家园林中,由于园林规模很大,从体型方面考虑,既要丰富,又要有一定的体量,因此多用重檐亭。如北京颐和园的廓如亭,是一座八角重檐特大型的亭子,其面积达130平米,由内外三圈24跟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体型稳重,极为壮观。在南方园林中,重檐的多角亭也很常见,但体型一般比北方的小。三重檐攒尖顶亭是亭中最庄重的一种形式,一般很少见。
3. 矩形亭 平面为矩形的亭子由于结构所限,大都是歇山、两坡顶,其中前者多以卷棚或轩的形式出现,后者以悬山为多。如苏州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均为长方形三开间卷棚歇山顶亭。两坡顶矩形亭不多见。安徽歙县西溪南村的绿绕亭是供路人休憩的过街亭。亭平面近方形,悬山顶,两侧山面带披檐。该亭比例匀称、结构细致、朴素大方,是两坡顶亭中的佳例。
4. 园亭 圆亭在园林中并不常见,主要是因为结构与材料所限,特别是屋顶部分限制较大。古典式园亭多具有斗拱、挂落、雀替等装饰,园亭的造型美,全在于体型轮廓美,由于没有翼角,从不同方向看都很均匀优雅,如拙政园西部的笠亭。这种亭现在在新建园林建筑中亦逐步采用。
5. 伞亭 伞亭只有中心一根支柱,传统木结构难以见到,现代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伞亭拼合一起还可以任意组合灵活的平面。
6. 半亭 半亭一般依墙而建,自然形成半亭。亭主要与廊结合在一起,通常较廊稍宽,外出一步,如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和“依虹”半亭,有的在墙拐角处或围廊转折处作出四分之一的园亭形或扇面形状,如苏州狮子林内的扇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