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在建都洛阳后的四十年中,虽国势日衰,社会危机隐伏,但统治阶级奢侈成风,已无法遏止。这时造园之风日盛一日,也达到较高的水平。《洛阳伽蓝记》说,北魏的“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绕,争修园宅,互相夸竟。……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诸王的邸宅园林大都建在洛阳外郭中,可以占较大的地域。高阳王元雍在北魏后期历任要职,“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其竹林鱼池侔於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清河王元怿园中有“上山钓台,冠于当世。斜峰入牖,曲沼环堂”。河间王元琛宅园“沟渎蹇产(曲折),石嶝樵晓,末荷出池,绿萍浮水,粱跨跨阁,高树出云"。这些都是北魏洛阳的名园,贵官中,以司农卿张伦的宅园最名。《洛阳伽蓝记》说其“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园中主景为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嵌相属,深洞壑,逦迤连接。高材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坤嵘润道,盘纾复百。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呐。据上面引文可知诸园也是有山有池,大体和南朝园相逝。文中说张伦园中假山“有若自然”,又说元忏匠“斜携入箭,曲环堂”,可北魏时造园也以模拟自然和使建筑物与景物密切结合互相衬托为货。北齐时魏收有(后园宴乐诗)•诗中有“积岸疑造化,导水通神功"[、之句,恰好说明了北齐园材中筑山穿池也有崇尚自然的倾向。
北齐皇室大建园苑,风气所及,贵族显官必然也会多建宅园,但史籍失载.只知当时盤行在后园建水堂、龙舟。龙舟上植幡稍,夏射为乐“。北齐一反北魏汉化而有胡化帔向,这类宴射龙舟等可能是受胡化影响在造园中出现的新风。
总的说来,园林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益与诗情、哲理相结合,变成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一种特殊的人为环境,并不是凭单纯的人力、物力所能争胜的、这时期南北分裂H久,文化发展也不同,北方重质实而南方重文采,即南北之人所作诛自然景物而言,南方诗文观察细密,刻画入微,寓情于景,明显超过北方,所以尽管南北二方的林久已不存,真体描写也不多,但从对自然景物的体会而言,南方北方,其园林的发展比北方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