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北魏佛寺布局特点
2018年04月12日    点击:

北魏佛寺布局特点

北魏佛寺布局

北魏都平城期间,从文成帝复法到孝文帝迁都的30余年(约460195年),是平城建寺的鼎盛期。见诸记载的平城佛寺,大多是国家或皇室成员所建。其中的五级大寺、永宁寺、方山思远佛图、北苑鹿野佛图、帛舅寺以及三级石佛图等,都是以佛塔为中心主体的佛寺,在佛寺命名十也仍有魏晋时期立塔为寺观念的残余。

孝文留迁都洛阳之后的30年(约495525年)中,洛阳建寺亦达高峰,佛寺布局大致仍保持佛塔居中、并在体量上成为寺院主体的格局。特别鼎皇室所建的永宁寺、瑶光寺、秦太上公二寺以及嵩山闲居寺(后称嵩岳寺)等.均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永宁寺在巛洛阳蓝记一书中居寺之首,是北魏洛最显要的一所佛寺。据书中描写,永宁寺在布局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佛塔居中,且体量巨大,不仅是寺内主体建筑物,同时也是洛佛寺的显著标志,“去京师百里,己遥见之”;二是佛寺布局与宫殿类似,建筑形式亦相近。佛寺南门形同皇宫正门.佛殿形同前朝正殿,围墙做法及四门依方位等级区别设,一如宫中,196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矸究所对永宁寺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查,探明寺院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北三面的墙基及门址均在;塔基位于寺院中部,正对南门,下层为约100米见方的夯土基座。

永宁寺这种寺门之内即立佛塔的布局方式,也见于一般佛寺。如洛阳城西工典御寺“门(内)有三层浮图一所”,1是北魏时期比较常见的佛寺布局形式。阳景明寺,建丁宣武帝策明年间,建寺并未建塔,至正光中,(胡)太后始浩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体量仅次于永宁寺塔”。此寺有可能是在总体布局中预留了佛塔的位置,依永宁寺布局推之,可能也是位于寺门与佛殿之间。

北后期,由于舍宅为寺的做法逐渐盛行,洛阳城内佛寺大半为舍宅所成,其中有不少在立寺之初并未建塔,后以追福的名义增建,如平等寺、冲觉寺等“建义元每河阴之役后,北魏皇室成员死伤大早,城西寿丘里内的王侯第宅,多题为寺,列刹相望,衹洹郁起,宝塔高麦可。这佛寺中的佛塔,无疑也都是后陳起立的.一般说来,依宅邸寺并居中设置体量巨大的佛塔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后立的佛塔,或体量减小,或位置不居中。同时也有一些佛寺,如前述尔朱世依刘腾宅所立的建中寺,就床见有关寺内建塔的记载。这使北魏佛寺布局到后期出现了新的变化,突破了以往以佛塔为中心主体的布局观念。

北洛阳佛寺的用地往往以坊曲为单位,故总体平面较为方整。洛阳里坊方三百步,约合今410米见方。前还水宁寺遗址平面为宽2巧、长305米,依宽度计,约占半坊之地。延年里的建中寺和城西间阖门外御道南的融觉寺·都是充溢一里的大寺[“。宣武帝所立的城南阳门外景明寺,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约合今680米见方.北嘛洛阳城平面,知是占据了宣阳门与平昌门之间的一块方地。

 


下一篇:魏晋南北朝时期墙壁装饰
上一篇:密檐塔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