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传统建筑
2018年06月11日    点击: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特色为重用木结构,其精深理论足以完成一座宏大复杂的建筑,也可以营建简洁的民间小屋,木结构的梁柱之间,最合理且方便操作的连接关系为直角,这就掌控了几千年来中国建筑平面与空间之发展。四根柱子上端架以四根横梁,所围成的方体被称为“间”。它不但成为各式建筑的基本单元,也是度量建筑规制的单元,并以面阔几间及进深几间来规范。

工匠费了很大的工夫树立梁柱,其最终目的是支撑一座大屋顶,以收遮阳、挡雨、保暖与防风之效、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国建筑屋顶形式多样,依不同等级而选择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或卷棚等式样。屋顶象征天盖,承受天降之恩泽,所以屋顶的装饰兼具祈福、驱煞,防灭及排水等功能。梁架与屋顶之间设置斗拱,负担悬挑与稳固之功能。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书中举出许多种屋架,称之为“草架侧样”。以数目不等的椽木来规范建筑物的深度,同一种屋顶可用不同数目的梁柱,显示空间利用与结构互有弹性。至元朝,为了室内空间开敞通透的目的,更出现移柱、减柱及悬梁吊柱法。南方建筑的大屋顶下,可以容纳几个小屋顶处理排水与室内空间的层次,两相合宜,将木结构的技术发挥到淋离尽致。

单座建筑的矩形空间框架也可扩及城市规划,长安、洛阳、汴梁及北京城,以矩形街郭网构成,日本奈良及京都皆模仿之,政治权力集中的都城,多取严密格网街道,有时融入风水思想,城中心建警报楼,四边依堪舆理论辟城门,山西平遥城即为佳例。广大的南方城市,则多因地制宥配合自然山水筑成街道系统,不为规矩所绳,南京城与苏州城为典型之例。建筑物及城市的布局呈现矩形空间之特质,但园林设计则相反,企图追求自由放任之精神,发挥虚实相生之作用。园林与住宅、寺庙或宫殿,构成阴阳相调与刚柔相济的关系,这是中国律筑空间组织的本质。

建筑物为了加强梁柱节点之固定,或为了伸出檐深度,或为了减短梁的长度,大量运用斗拱构造,“拱''如手肘,“斗”如关节,“斗”与“拱”交替重复叠高,即能发挥上述功能。斗拱的技巧艰深复杂,但却广为运用,一定有其魅力。从宋《营造法式》所用名词来看,斗拱的发明可能借鉴于树干与分枝,十粗而枝细,愈向上则愈细,且分岔增

多。中国南方建筑的斗拱不若营造法式,所规定之比严格,它仍保有早期的自由形式,如树枝向阳生长。细观汉代石阙及陶楼斗拱,即具备这种灵活性。

此外,中国屋顶喜作重檐,除了通气采光外,也具文化上的意义。屋顶是天盖前己述及,而它同时也是帽冠。当屋脊增多时,犹如风冠。因此,在一组建筑群中,主殿常用重檐,以示尊贵。就中国传统文化来探索,多重檐也意味着承天接水的神圣功能,西洋中世纪教堂的尖塔指向灭空,意味通往天堂,而中国屋顶却强调承天,承接天降恩泽,雨

水自大血降,经过多层屋顶,终及于土地,接水过程仪式化。

再如“天圆地方”观念,也引出“前方后圆”及“前卑后尊”的空间序位,明清帝陵的平面与客家围龙屋相似,闽、粤及台湾的民居,尚保存屋后种植弧形树木为屏之遗风。而应县木塔五层佛像,实即一座立体化的佛寺,由下而上表现前“显,后“密”的布局。

简而言之,中国建筑整体呈现中国文化儆天与顺乎自然的思想,不过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透过工匠之手以建筑载道而己。

 

 


下一篇:画当
上一篇:四合院庭院绿化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