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遮蔽了八百里洞庭,急促的鼓点像是每一下都敲击在胸膛上,远处千百艘战舰的旗帜在风中招展,狂怒的浪花拍打着堤岸,林立在堤岸上的甲士却不为所动,黝黑的脸庞上闪着兵器的寒芒,整个岳阳楼的上空透漏着一股萧杀之气,1700年前的岳阳楼,阅兵仪式刚刚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为了防御蜀国,也为了防备魏国的南下,东吴水军都督鲁肃选择了洞庭入长江的咽喉之地修建了要塞“巴丘城”,同时在城西依山临水、地势高敞之处,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岳阳楼”名字的出现还是在唐肃宗中期,大诗人贾至被贬到岳州时写的《岳阳楼重晏王八员外贬长沙》的诗里。此前岳阳楼名字为“巴陵城楼”、“洞庭连天楼”、“南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岳阳楼上留下诗篇,值得一提的是,最是让岳阳楼名满天下的诗篇竟然是没有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单凭想象就能写下如此千古美文,对此小编唯有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