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式大门根据《营造法式》所载有版门、软门和乌头门三种。版门和软门代表两种不同的门的构造方法,乌头门是一种“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的标准官家大门。版门之中有双扇版门和独扇版门之分,软门之中有牙头护缝软门和合版软门两种形式。不论什么门,门的尺寸比例以及双扇门合起来成为一个方形为标准,如门太高,要减少一些宽度时也不应超过五分之一。门高规定为七尺至二丈四尺。
在发展程序来看,版门是先于软门而产生的,因为版门的构造方式还带有原始型的木栅等一类构成的意为。版门的基本形式就是在并排起来的木板“肘版”背后钉上与之垂直的横木“楅”,由楅将肘板连接起来。肘板的大小按“门高一尺,则广一寸厚三分”的数据来推算,楅的间距则由一尺至二尺不等。于是,门就有了正背面的不同,正面看起来就是连成一片光滑的板。后来,把一些表面平滑如镜,不加任何线饰的门称为“镜面版门”,一般民间住宅的大门都采用这种形式。
在大型的大门中,肘板和横楅最牢固的连接方法就是用铆钉拴紧。因此,有钉头布满的门最初是由构造而来的形状,后来,钉头排列成规则的装饰图案,并定下一些制式,代表着尊贵的意义。于是,这种形式的大门就专用于皇宫、寺庙等重大建筑物当中了。“钉头”改变为大门的装饰很早就产生,称为“鏂”,后来称为“浮沤”。《义训》称:“门饰,金谓之铺,铺谓之鏂。”作为“推手”之用的门上的“兽头铜环”称为“铺首”,意即主要的门饰。清代之前,浮沤的数量和谓之是由自由设计的;清之后,规定每扇门纵横两列的鏂数量相等。所规定的数字叫做路,比如七路,就是说门上有七行浮沤,每行的鏂数也是七个,鏂与鏂纵横都在同一直线上。
版门的形式很笨重,到了木工技术有了较高发展的时候,就出现用木框镶嵌薄板的软门。软门就较为轻巧,可以变化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宋式用于大门的软门形式就有牙头护缝软门、合版软门,至于乌头门在门扇形式上也属于软门的一类。这些门装饰形的意为很重,很精巧和细致,是木工工艺技术高度发展的成品。宋式的东西不一定始于宋,而多半是继承前代的传统而做出的一些总结。这些门其实有更长远的历史,乌头大门等就是唐代列入舆服制式中的一种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