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邸宅
2018年03月25日    点击: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邸宅

 

此期间战乱频繁,城市乡村都是屡毁屡兴,所以就城乡住宅的规模和豪华程度而言,总体上比不上东汉盛时,特别在西晋十六国大混乱时期更是如此。到南北朝时,安定的时期相对长些,南北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豪华的大第宅和乡村别业又史不绝书。时时颁布一些限制居室规制的法令就说明了这一点。

按儒家传统说法,周代的居室度很简单,主体建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敞开,供主人起居和延接宾客之用,称“堂”;后半封闭起来,开门窗,供主人寝卧,称“室”。大的建筑,后半分为三部分,中间仍称“室”,两旁的称“房”。南朝刘宋崔凯撰有《丧服节》说:“礼,人君宫室之制为殷屋,殷屋,四夏屋也。卿大夫为夏屋,隔半以北为正室,中半以南为堂。正室,斋室也”。尽管南朝时儒者讲礼仍持此说,但实际上自汉以来,在贵族富僚的巨邸广宅中久已不能实行了。汉以来大邸宅已一般分为前后二区。前区是对外的,主建筑称厅,是主人延接宾客和起居之处;后区是私宅,主建称堂,供主人及其眷属居住。前后区各有大量辅助房屋,形成不同的院落,汇合为巨宅。魏晋南北朝时延续此制。由于分裂战乱,地方豪强和在都城的权臣多拥有部曲和私兵。地方大豪强住宅外多建设防的坞壁,近于小城堡,堡外为部曲、附庸的茅舍,事急时,放部曲人坞壁协助防守。在都中居住的权砸武将,邸宅也多设望楼,贮武器,驻私兵、家将。曹魏、西晋的洛阳以及南朝建康都有这种情况,这在两汉都城中是绝不可能的。到南北朝时,由于抑门阀,用素族寒门,这情形在都城和大州郡有所收敛,但终不能绝迹。《南史》载刘宋竟陵王刘诞造第立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多聚材力之士实之,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就是一例。

这时的第宅又有一些发展,大府第前区的主建筑你“厅事“,供主人起居及延宾之用。另在厅事之后多建精致的供主人休息之处,称为“斋”。前引崔凯《丧服节》说“卿大夫为夏室,隔半以北为正室,……正室,斋室也”。所以这时的“斋”实际是把古制“前堂后室”的“室”从“堂”分离出来,独立建屋。《南齐书·豫章王嶷传》载肖嶷在第中建“小眠斋”即是其例。南朝建宫殿的内廷部分,皇帝的住处东西并列三数,俗称“中斋”、“东斋”、“西斋",第宅中的斋与此性质相同。贵族显宦邸宅往往也不止有一个斋。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第中有东斋,可知至少相应的会有西斋。梁萧伟为齐青溪宫改建,第中有重斋,第宅后区的主建筑仍称后堂,有的在后堂附近建楼和库房。

 


下一篇:义慈惠北齐石柱
上一篇:晋朝时期的豪宅和民居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唐语 | 唐语产品 | 影壁墙砖雕 | 影壁墙百科 | 中式装修案例 | 服务与支持 | 古建资讯 | 免费获取方案 | 联系唐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