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北部,闽江以北,大约位于北纬26一27度的地区,俗称“闽东",这一带丘陵多,耕地少,西有高大的武山山阻隔,东南又有海洋季风吹拂,形成雨季漫长的温暖潮湿气候,这样的条件虽有利于稻米耕种,但每逢收割时节,梅雨不断,致使谷子晒不干而容易发芽长霉,令农民十分困扰。
千百年来,当地工匠累积经验,运用智慧,设计出一种能在室内晾谷并储存收成的特殊民居,它是在顺应地理气候条件下创造出满足居民生活机能的鲜明实列,也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空间组织复杂,唯有技艺高的水匠方可胜任。这种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州以北的罗源、福安及福鼎等处,往北临近福建边界的浙江雁荡山一带可能也有分布。
功能多元的穿斗式木构民居
典型闽东民居的空间划分为:一楼中间为主厅,两旁是卧室,符合住宅的基本要求;主厅多作敞厅式,不安门扇,前檐杆上有横杆,底下可挂竹帘遮阳,两边装滚动条,利用绳了来控制调整竹帘的高低长度。仓库等储存空间位于二幡,也輯是半楼处,谷物晾完就收到此处储存起来。最独特且巧妙的是在大屋顶下方又铺设一层平板,形成三楼的平
台,供晾谷之用,因此栋架左右侧了很多窗了,以便借着风力把谷子吹干。三楼的腙谷平台仿如“屋中之屋”,有叠床架昂之趣。
这极富机能的多层次空同,由具高结构技巧的穿斗式木屋架所支嚤。所i胃“穿斗式屋架",是指用落地的柱了当年主要支架、中间再以宿方形面的横枋穿过柱身的榫洞所串成的屋架,其中大部分柱了直接承桁,柱了用量较多且较为瘦长,整体结构较轻巧灵活,可运用在崎岖不平的地形.变化度高。彆地工匠远在两三百前,就以纯熟精炼的技艺与手法,打造出这名副其实的多功能复合型住宅。
自然朴拙的造型
闽东民居外墙封团,但因外观上有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封灭山墙”,使得人际线变得十富而活泼,不显呆板,起伏的红色夯土外墙,搭配主高敞的青瓦悬山大屋顶,有些屋脊还两边起,形如燕尾,,体显现自然朴拙的意味,是生命力旺的民居,山干夯土墻最怕雨水,故出艙深远,山尖外有披檐两道,可以挡雨·另外为获得较明亮之采光,内大量使用白粉墻来反射光线。
饶富剪纸趣味的装修
闽东民居的木结构有其细致的一面,精雕细琢的门上充满人物、花粤雕刻,曲线缠绕繁复,深富民间艺术趣味。木构上的束木、斗拱、斗座草等,线条流畅,拱身细瘦,斗底束腹,有点像中国剪纸,手法细致精密,花样复杂却不失自然生动。